Webpack 是一个前端资源的打包工具,它可以将js、image、css等资源当成一个模块进行打包。
中文官方网站:
官网给出的解释:
本质上,webpack 是一个现代 JavaScript 应用程序的静态模块打包器(module bundler)。当 webpack 处理应用程序时,它会递归地构建一个依赖关系图(dependency graph),其中包含应用程序需要的每个模块,然后将所有这些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 bundle。
为什么需要打包?
将许多碎小文件打包成一个整体,减少单页面内的衍生请求次数,提高网站效率。
将ES6的高级语法进行转换编译,以兼容老版本的浏览器。
将代码打包的同时进行混淆,提高代码的安全性。
webpack支持全局安装和本地安装,官方推荐是本地安装,我们按照官方的来。
安装最新版本webpack,输入命令:
webpack 4+ 版本,你还需要安装 CLI ,输入命令:
此时,我们注意下项目中文件夹下,会有一个package.json文件。(其实早就有了)
打开文件,可以看到我们之前用npm安装过的文件都会出现在这里:
学习Webpack,你需要先理解四个核心概念:
入口(entry)
webpack打包的起点,可以有一个或多个,一般是js文件。webpack会从启点文件开始,寻找启点直接或间接依赖的其它所有的依赖,包括JS、CSS、图片资源等,作为将来打包的原始数据
输出(output)
出口一般包含两个属性:path和filename。用来告诉webpack打包的目标文件夹,以及文件的名称。目的地也可以有多个。
加载器(loader)
webpack本身只识别Js文件,如果要加载非JS文件,必须指定一些额外的加载器(loader),例如css-loader。然后将这些文件转为webpack能处理的有效模块,最后利用webpack的打包能力去处理。
插件(plugins)
插件可以扩展webpack的功能,让webpack不仅仅是完成打包,甚至各种更复杂的功能,或者是对打包功能进行优化、压缩,提高效率。
接下来,我们编写一个webpack的配置,来指定一些打包的配置项。配置文件的名称,默认就是webpack.config.js,我们放到hello-vue的根目录:
配置文件中就是要指定上面说的四个核心概念,入口、出口、加载器、插件。
不过,加载器和插件是可选的。我们先编写入口和出口
webpack打包的启点,可以有一个或多个,一般是js文件。现在思考一下我们有没有一个入口?貌似没有,我们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index.html,不是一个js,那怎么办?
我们新建一个js,把index.html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集中,然后在index.html中引用这个js不就OK了!
然后把原来index.html中的js代码全部移动到index.js中
原来的index.html中引入了很多其它js,在这里我们使用es6的import语法进行导入。
注意,要使用import,就需要在login.js和register.js中添加export导出语句:
register.js:
vue-router使用模块化加载后,必须增加一句:Vue.use(VueRouter)
这样,index.js就成了我们整个配置的入口了。
我们在webpack.config.js中添加以下内容:
出口,就是输出的目的地。一般我们会用一个dist目录,作为打包输出的文件夹:
然后,编写webpack.config.js,添加出口配置:
在控制台输入以下命令:
随后,查看dist目录:
尝试打开build.js,你根本看不懂:
所有的js合并为1个,并且对变量名进行了随机打乱,这样就起到了 压缩、混淆的作用。
在index.html中引入刚刚生成的build.js文件,
然后运行:
我们来编写一段CSS代码,对index的样式做一些美化:
内容:
前面说过,webpack默认只支持js加载。要加载CSS文件,必须安装加载器:
命令:
此时,在package.json中能看到新安装的:
因为入口在index.js,因此css文件也要在这里引入。依然使用ES6 的模块语法:
在webpack.config.js配置文件中配置css的加载器
再次输入打包指令:
效果:(如果之前访问过,最好先关闭浏览器)
我们每次使用npm安装,都会在package.json中留下痕迹,事实上,package.json中不仅可以记录安装的内容,还可编写脚本,让我们运行命令更加快捷。
我们可以把webpack的命令编入其中:
以后,如果要打包,就可以直接输入:即可。
:执行npm脚本,后面跟的是配置脚本的名称
之前的打包过程中,除了HTML文件外的其它文件都被打包了,当在线上部署时,我们还得自己复制HTML到dist,然后手动添加生成的js到HTML中,这非常不友好。
webpack中的一个插件:html-webpack-plugin,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
1)安装插件:
还需要在webpack.config.js中添加插件:
2)将原来HTML中的引入js代码删除:
3)再次打包:
4)查看dist目录:
打开index.html,发现已经自动添加了当前目录下的build.js
刚才的案例中,每次修改任何js或css内容,都必须重新打包,非常麻烦。
webpack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插件,可以帮我们运行一个web服务,加载页面内容,并且修改js(css,html也可以)后不需要重新加载就能看到最新结果:
1)安装插件:
2)添加启动脚本
在package.json中配置script
--inline:自动刷新
--hot:热加载
--port:指定端口
--open:自动在默认浏览器打开
--host:可以指定服务器的 ip,不指定则为127.0.0.1
3)运行脚本:
4)效果:
Webpack 是一个前端资源的打包工具,它可以将js、image、css等资源当成一个模块进行打包。
中文官方网站:
官网给出的解释:
本质上,webpack 是一个现代 JavaScript 应用程序的静态模块打包器(module bundler)。当 webpack 处理应用程序时,它会递归地构建一个依赖关系图(dependency graph),其中包含应用程序需要的每个模块,然后将所有这些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 bundle。
为什么需要打包?
将许多碎小文件打包成一个整体,减少单页面内的衍生请求次数,提高网站效率。
将ES6的高级语法进行转换编译,以兼容老版本的浏览器。
将代码打包的同时进行混淆,提高代码的安全性。
webpack支持全局安装和本地安装,官方推荐是本地安装,我们按照官方的来。
安装最新版本webpack,输入命令:
webpack 4+ 版本,你还需要安装 CLI ,输入命令:
此时,我们注意下项目中文件夹下,会有一个package.json文件。(其实早就有了)
打开文件,可以看到我们之前用npm安装过的文件都会出现在这里:
学习Webpack,你需要先理解四个核心概念:
入口(entry)
webpack打包的起点,可以有一个或多个,一般是js文件。webpack会从启点文件开始,寻找启点直接或间接依赖的其它所有的依赖,包括JS、CSS、图片资源等,作为将来打包的原始数据
输出(output)
出口一般包含两个属性:path和filename。用来告诉webpack打包的目标文件夹,以及文件的名称。目的地也可以有多个。
加载器(loader)
webpack本身只识别Js文件,如果要加载非JS文件,必须指定一些额外的加载器(loader),例如css-loader。然后将这些文件转为webpack能处理的有效模块,最后利用webpack的打包能力去处理。
插件(plugins)
插件可以扩展webpack的功能,让webpack不仅仅是完成打包,甚至各种更复杂的功能,或者是对打包功能进行优化、压缩,提高效率。
接下来,我们编写一个webpack的配置,来指定一些打包的配置项。配置文件的名称,默认就是webpack.config.js,我们放到hello-vue的根目录:
配置文件中就是要指定上面说的四个核心概念,入口、出口、加载器、插件。
不过,加载器和插件是可选的。我们先编写入口和出口
webpack打包的启点,可以有一个或多个,一般是js文件。现在思考一下我们有没有一个入口?貌似没有,我们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index.html,不是一个js,那怎么办?
我们新建一个js,把index.html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集中,然后在index.html中引用这个js不就OK了!
然后把原来index.html中的js代码全部移动到index.js中
原来的index.html中引入了很多其它js,在这里我们使用es6的import语法进行导入。
注意,要使用import,就需要在login.js和register.js中添加export导出语句:
register.js:
vue-router使用模块化加载后,必须增加一句:Vue.use(VueRouter)
这样,index.js就成了我们整个配置的入口了。
我们在webpack.config.js中添加以下内容:
出口,就是输出的目的地。一般我们会用一个dist目录,作为打包输出的文件夹:
然后,编写webpack.config.js,添加出口配置:
在控制台输入以下命令:
随后,查看dist目录:
尝试打开build.js,你根本看不懂:
所有的js合并为1个,并且对变量名进行了随机打乱,这样就起到了 压缩、混淆的作用。
在index.html中引入刚刚生成的build.js文件,
然后运行:
我们来编写一段CSS代码,对index的样式做一些美化:
内容:
前面说过,webpack默认只支持js加载。要加载CSS文件,必须安装加载器:
命令:
此时,在package.json中能看到新安装的:
因为入口在index.js,因此css文件也要在这里引入。依然使用ES6 的模块语法:
在webpack.config.js配置文件中配置css的加载器
再次输入打包指令:
效果:(如果之前访问过,最好先关闭浏览器)
我们每次使用npm安装,都会在package.json中留下痕迹,事实上,package.json中不仅可以记录安装的内容,还可编写脚本,让我们运行命令更加快捷。
我们可以把webpack的命令编入其中:
以后,如果要打包,就可以直接输入:即可。
:执行npm脚本,后面跟的是配置脚本的名称
之前的打包过程中,除了HTML文件外的其它文件都被打包了,当在线上部署时,我们还得自己复制HTML到dist,然后手动添加生成的js到HTML中,这非常不友好。
webpack中的一个插件:html-webpack-plugin,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
1)安装插件:
还需要在webpack.config.js中添加插件:
2)将原来HTML中的引入js代码删除:
3)再次打包:
4)查看dist目录:
打开index.html,发现已经自动添加了当前目录下的build.js
刚才的案例中,每次修改任何js或css内容,都必须重新打包,非常麻烦。
webpack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插件,可以帮我们运行一个web服务,加载页面内容,并且修改js(css,html也可以)后不需要重新加载就能看到最新结果:
1)安装插件:
2)添加启动脚本
在package.json中配置script
--inline:自动刷新
--hot:热加载
--port:指定端口
--open:自动在默认浏览器打开
--host:可以指定服务器的 ip,不指定则为127.0.0.1
3)运行脚本:
4)效果:
如需转载,请注明文章出处和来源网址:http://www.divcss5.com/html/h60293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