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什么是 Thymeleaf ?
虽然我们目前拥有许多十分优秀的前端框架,例如: Vue 、 React 等,非常适用于前后端分离的场景,前端可以独立部署成为服务,前后端从物理上完全进行隔离,降低程序耦合度。但是 Spring Boot 官方依然为我们提供了模版引擎用于一些无需前后端分离的场景。 Thymeleaf 是新一代的模板引擎,在 Spring Boot 中,官方推荐使用 Thymeleaf 来做前端模版引擎。打开 可以看到,在当前Spring Boot 的版本中( 2.1.8.RELEASE ), 官方提供的模版引擎有以下几种:
Thymeleaf
FreeMarker
Mustache
Groovy
Spring Boot 建议使用这些模版引擎,而并不推荐我们继续使用 JSP 。
Thymeleaf 具体特性如下:(了解源码可+求求: 1791743380)
Thymeleaf 在有网络和无网络的环境下皆可运行,即它可以让美工在浏览器查看页面的静态效果,也可以让程序员在服务器查看带数据的动态页面效果。这是由于它支持 html 原型,然后在 html 标签里增加额外的属性来达到模板+数据的展示方式。浏览器解释 html 时会忽略未定义的标签属性,所以 Thymeleaf 的模板可以静态地运行;当有数据返回到页面时,Thymeleaf 标签会动态地替换掉静态内容,使页面动态显示。
Thymeleaf 开箱即用的特性。它提供标准和 Spring 标准两种方言,可以直接套用模板实现 JSTL、 OGNL表达式效果,避免每天套模板、改 Jstl、改标签的困扰。同时开发人员也可以扩展和创建自定义的方言。
Thymeleaf 提供 Spring 标准方言和一个与 SpringMVC 完美集成的可选模块,可以快速的实现表单绑定、属性编辑器、国际化等功能。
这里我们先正常构建一个 Spring Boot 工程: spring-boot-thymeleaf ,在 pom.xml 文件中引入 Thymeleaf 的相关依赖,如下:
COPY
工程的配置文件 application.yml 如下:
COPY
有关 thymeleaf 都写明了注释,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:
spring.thymeleaf.mode :这里是配置当前模版的解析模式的,默认值为 HTML ,这时会开启严格模式,所有的 HTML 必须有头有尾,很多地方并不符合我们平时的书写习惯,这里最好关闭严格模式。
spring.thymeleaf.cache :这里是 thymeleaf 的缓存,在平时的练习中最好关闭,否则页面修改后刷新浏览器将会无效,而在生产环境中,视具体的业务场景而定。
spring.mvc.static-path-pattern :这里是配置我们静态资源的路径,一般默认是配置 路径,这里用于存放我们的 js 、 css 、图片等静态资源。
配置通用 404 和 500 页面,直接在 创建对应页面即可,这里可以看一下 Spring Boot 错误页面转发的源码 ,如下:
COPY
可以看到这里会根据当前的状态响应码转发到对应的页面,路由为 。笔者这里简单创建两个错误页面,如图:
创建测试 Controller ,如下:
COPY
在此注册测试类中,进行数据初始化并输出至页面。
Thymeleaf 默认的模板路径 ,只需要在这个这个路径下编写模版文件即可。
Thymeleaf 模版文件如下:
COPY
Thymeleaf 部分常用 th 标签如下:
th:id替换idth:text文本替换th:utext支持html的文本替换th:object替换对象th:value属性赋值th:with变量赋值运算th:style设置样式th:onclick点击事件th:each属性赋值th:if判断条件th:unless和th:if判断相反th:href链接地址th:switch多路选择 配合th:case 使用th:caseth:switch的一个分支th:fragment布局标签,定义一个代码片段,方便其它地方引用th:include布局标签,替换内容到引入的文件th:replace布局标签,替换整个标签到引入的文件th:selectedselected选择框 选中th:src图片类地址引入th:inline定义js脚本可以使用变量th:action表单提交的地址th:remove删除某个属性 1.all:删除包含标签和所有的孩子。2.body:不包含标记删除,但删除其所有的孩子。3.tag:包含标记的删除,但不删除它的孩子。4.all-but-first:删除所有包含标签的孩子,除了第一个。5.none:什么也不做。这个值是有用的动态评估。th:attr设置标签属性,多个属性可以用逗号分隔比如 ,此标签不太优雅,一般用的比较少。
如需转载,请注明文章出处和来源网址:http://www.divcss5.com/html/h61025.shtml